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德育天地> 文章

万世师表——上元幼儿园“美妙时光”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7/11/15 10:16:29 作者:葛丽娟 浏览量:2384次

又是一周的“美妙时光”读书时间,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天我们一起聆听了上海复旦大学熊浩老师的演讲——《万世师表》,听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陶行知老先生那样杰出的人物,为了发展平民教育,毅然决然的放弃了优厚的待遇,置身于平民之中,用自己的行动,倾其毕生的精力和财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我国浩瀚的历史长河里,涌现过许许多多像陶行知先生一般杰出灿烂的人物,他们宛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附:部分读书社成员培训心得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美妙时光”读书社活动有感

(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幼儿园 梁雯)

本周的“美妙时光”活动,葛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万世师表”——陶行知先生的事迹,让我受益颇多。活动的开始,熊浩的《万世师表》演讲视频,很是让人震撼,1917年,国家贫困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陶行知先生说这病根乃在教育。那时候的陶行知先生,以他之所知,本可以转身而为人上之人,但他却把目光放在了中国的最底层社会,脱下西装,辞掉了自己大学教授的优渥待遇,推展平民教育。他作为人民的导师,无时无刻不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原来为人师表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这样振奋人心的演讲,也让我不得不审视我自己的日常保教工作。

孩子们上幼儿园,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起点,孩子们从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社会生活和学习。尤其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刚刚脱离父母的怀抱,幼儿园又是一个全新而又陌生的环境,他们更希望得到关心、爱护和认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小班教师,我更应该理解、尊重、爱孩子,这是在与孩子沟通、相处时必不可少的。而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爱的体现也是无处不在的,尊重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穿好衣服、系好鞋带、盖好被子,一个拥抱一个微笑,甚至是弯下膝盖,平等地与孩子对话,都是对孩子爱的体现。作为一名有责任、担当的幼儿园老师,应该要注意言传身教,将幼儿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与之进行沟通,若班级里有特殊儿童,面对特殊儿童,更要付出加倍的耐心、爱心和关心,同时通过自身行为,带动班级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做这些特殊儿童的保护者和照顾者。

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中的耐心、责任心,多跟孩子交流、沟通。当我用一颗真心面对孩子,换来他们的一句“梁老师,我好喜欢你哦!”那种感动和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感,则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正如陶行知先生的那句教育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听陶行知先生的事迹有感

(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幼儿园 徐文婷)

周三下午,在葛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席地而坐,围在一起观看了复旦大学老师的一场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演讲。陶行知先生,对于一个从小在南京上学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我的身边有太多陶行知先生留下的影响:家门口的行知中学,就读的晓庄学院,还有他的教育理论…..听着熊教授慷慨激昂的讲述,先生的所有事迹,所有故事,都是那么的令人感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多年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是怀着这样崇高的教育思想,才能名垂青史,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成为我们教师的榜样。他的这句名言,让我想到了很多,让我忍不住思考,什么是“师德”?孩子是敏感的,作为老师,老师的态度,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7岁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那孩子7岁前的老师,更需要具备“师德”。

“捧着一颗心来”,这颗心我认为是“爱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新老师,我经常会想:我也曾经是个孩子呀。所以,当孩子做错事情时,我站在他的立场上思考:如果我是孩子,我的老师用什么样的处理方法教育我,是我可以接受、信服的。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样在建立班级常规的同时,让孩子不要觉得和我有距离感,而是让他们感受到,我也渴望亲近他们。这几天我持续关注的“携程亲子园”教师虐童的事件,让社会关注的矛头再一次指向“幼师”,我再一次感受到,如果想要获得孩子的喜爱,家长的信任,一定要时时刻刻,捧着一颗“爱心”工作。

带着“爱”出发的同时,还有一份“责任”,这是作为幼儿教师十分重要的。当我看到,自己班级的孩子从刚上幼儿园时的懵懂无知,一步一步发生改变时,我的肩头就会有一种“使命感”。带着爱,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再多的困难,我都会化成甜蜜的“负担”。

以 爱 育 人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幼儿园 陶茹)

本周的“美妙时光”活动是学习陶行知的精神,活动中观看了复旦大学青年讲师熊浩在“我是演说家”节目的演讲《万世师表》。他谈的就是陶行知先生,他引用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我就是中国一介平民。几十年的学校教育往我把西方贵族的方向渐渐拉近,而经过一番彻悟,我就像黄河决了堤,向中国平民的道路上奔涌回来了。”深深打动了听众,也打动了我。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陶先生不仅热爱儿童、热爱青少年、而且热爱教育、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热爱祖国人民、热爱全人类。“爱”是陶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在他看来,热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是啊,爱心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爱心便没有教育教学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孩子,对孩子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在这种充满爱的师生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作为一名小班教师,我觉得自己最需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对待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小班的孩子还小,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师的帮忙,这些琐碎的事,作为老师是绝对不能视而不见的。这阶段的孩子理解潜力较差,好奇心又强,什么东西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同伴交往能力不是很好,有时候孩子之间为了抢玩具要动手打人、闹矛盾,遇上这种状况的时候,老师要热心的帮忙他们,并妥善的解决好问题,不能冷落了某个孩子,要把温暖送给每一位孩子。还要很快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先和他们交上朋友,让孩子喜欢和老师一起玩,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有地位,这样,他们会很快适应的,再慢慢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作为幼儿园教师就应多以鼓励和表扬去激励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无论孩子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还要及时的拥抱,亲吻孩子,或送给孩子小礼物,要让孩子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妈妈的温暖与和蔼可亲。同时还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如:孩子的饭量,挑食状况;孩子的大小便习惯;睡觉规律等等。小班老师不但要多和孩子沟通,还要常常与家长交流,将孩子一天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表现状况等及时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交流,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是最棒的,老师是值得信任的。通过交流,教师也能够获取更多的意见,让家长更好的理解、支持并配合老师进行孩子的教育工作。

我想,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务必要从自己的点滴做起,谦虚谨慎,耐心细致,努力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把每件事情,每项工作做的更好,让每个孩子得到更周到、更细心地照顾,让每位孩子更聪明、更可爱、更健康的成长。

美妙时光活动感想

(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幼儿园 张颖)

能称得上“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是我们现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由导师一词展开的演讲,讲述了陶行知振兴中华教育的经历和对中国教育的深远影响。几个陶行知的教育小故事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人师表应当怎么做,生活即教育,教育必须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相结合。

而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身为校长的陶行知,不是以教育者自居,而是把自己与孩子放到一个平等的地位,体现了对孩子的尊重,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教育者的教育。陶行知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至始至终都没有训斥他。陶行知善于从被批评者的错误中,挖掘出闪光点,给予肯定,没有因为一件事而否认孩子的人格,这正是孩子能够诚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关键之一。联系实际生活中与幼儿的相处,我们应当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放大幼儿的优点,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得到更多的尊重、理解、欣赏和保护。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回应幼儿的行为表现,多以表扬积极地回应为主,让幼儿也能以一个自信的心态去学习接受新知识。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一把米一起喂,注重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主,自愿,愉悦的接受新事物,不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幼儿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做的是关注他们的兴趣需要,创设适宜他们从自身能力向更高能力发展的环境。

作为教师,师德为本,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幼儿表率。幼儿的心理特点是爱模仿,我们的语言行为都是他们的模仿对象,教师要为幼儿树立一个积极正面的形象。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认真的对每一个孩子负责,为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发展,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继续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的做人原则,学习他的人格,并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体悟,并不断发展,努力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上一篇放空心灵 装载师爱 ——上元幼儿园“朗读者”读书社活动报道

下一篇家园零距离 你我共成长——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幼儿园家长开放日报道

版权信息: 江宁区上元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明月路166号 联系电话:025-52291099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