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教学点子报道
发布时间:2018/4/11 11:28:41 作者:徐凡 浏览量:1055次
暖暖的春风吹的人心里也暖暖的,在这样大好的春光里,上元幼儿园的老师们又一次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为了激发教师们的灵感,将更多有创意有意义的想法运用到教学与实践中去,秦老师带来了米歇尔·格雷夫斯的《理想的教学点子》,学习了如何将表征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活动一开始,秦老师介绍了表征的含义和意义,跟着秦老师一起我们了解到表征是指可以指代某种东西的符号或信号。活动中秦老师结合她的教学经验向我们讲述表征的具体教学方式,可以将表征能力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一项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协助幼儿了解活动,例如:1.在区域游戏创设前可以与幼儿一起讨论区域的名称、玩法以及需要哪些材料、哪些人员等等,制作一个重要的讨论板。2.要幼儿将他们想做的事或他们想使用的材料以画的方式画在空白的计划纸上等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并协助幼儿扩展其表征性的活动,例如:1.将玩具相机或有故障的真相机放在区域里,鼓励幼儿将他们通过镜头所看到的景色画下来“发展”他们的画。2.在区域放置各种不同的纸和水彩,例如:水彩笔、软术塞、松树枝、棉花棒、海绵等物品,帮助幼儿感受绘画的过程。活动结束后进入到回想时间,我们可以将活动时的声音录下来让幼儿来猜猜是谁,使用什么材料;或鼓励他们用面团、牙签、粘土或是其他材料制作模型来代表他们在工作时间所做的事;或要求幼儿不用语言将他们在工作时间所完成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或投放游戏记录本,让幼儿将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或发生的事用表征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分享环节的最后,在小组和团体中如何去发展孩子的表征,秦老师也作了详细的介绍,例如:小组中在第一段小组时间里,给幼儿提供碎木头并鼓励幼儿去探索、试验或用它来建构。接下来的小组时间则加入一到两种可用来固定的工具(胶水线、锤子、钉子和胶带),幼儿可用来将碎木头固定在一起。在第三段小组时间里,则提供粉笔、蜡笔,麦克笔或水彩, 并鼓励幼儿去装饰他们的碎木头架构或模型;团体中将幼儿口述的书或故事大声念出来,让幼儿选择其中的某部分来表演等等。
通过这次的分享,我们不仅了解到表征感受及想法的核心经验,同时对于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以这些实质的方式来展示他们的体验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领悟,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幼儿的表征形式,提高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手动脑能力。